(六)

子曰:弟子入則孝,出則弟,謹而信,泛愛眾,而親仁。行有餘力,則以學文。

 

弟子:視年齡相差較小的學生如弟,視年齡相差較大的學生如子,故弟子即借代學生。

孝弟:同此篇第二章解釋,而此處更偏重承續謙讓之意。

謹信:對自我有足夠的自覺,對自我有足夠的關愛,則自然能謹信。

泛:浮葉漂浮,衍伸為廣泛。

愛眾:關愛自我,感受到生命的悅樂後,自然能將自身的悅樂分享給眾人,進而關愛眾人。

親仁:對自我生命有足夠的體會後,能選擇生命未來的方向,進而能親仁。

則以學文:“則”為“乃”,就要之意。此處強調德性與學問要並重。

 

心得:由“入則孝”至“而親仁”是情志教育,偏向感性的開發;“則以學文”是思維教育,偏向理性的開發。唯有感性與理性的調和,人才能享受平靜感受喜樂。學而篇前四章“談學仁”,而仁道在眾人的生活中展現時,即為政治;仁道在個人的生活中引導時,即為教育,政治教育其實是一個整體。故第五章接著“談仁者為政”,此章“談仁者為教”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論語 學而篇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小熊 的頭像
    小熊

    小熊的讀書心得

    小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